3月15日,朱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注意。”同时也明确指出:收入分配问题,“没有达到严重的地步。根据国际惯例所计算的基尼系数是0.39,也就是说,接近于国际认为的警戒线的水平。”
基尼系数是1922年意大利经济学家首先提出的用来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分析指标,是根据英语Gini coefficient翻译而来的。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因此,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人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都是基尼系数的绝对化。
实际生活中,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式方法和指标较多,基尼系数从数量经济学的角度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按照目前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之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在我国,1978年以来通过改革收入分配体制,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22年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了3.8倍,年均递增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了2.8倍,年均递增6.3%,绝大部分群众解决了温饱,步入了小康阶段。但也应该看到,在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除了在某些传统经济领域平均主义依然存在外,伴随着分配方式、分配渠道的多元化,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扩大趋势。据测算,1995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为0.389,1999年为高于0.389,接近于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标准。如果考虑到我国城镇居民长期享用的低租金住宅和公费医疗等难以用货币计量、但却实际存在的收入,实际的基尼系数将略高于计算结果。
但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的实际情况仍然远低于世界银行公布的其他国家90年代中期的实际水平(表二)。此外,社会各方面对贫富差距的承受能力,要视各国的具体情况而定。在我国,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分配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人们已经比较习惯于这种差异,也就是说,在我国,基尼系数的警戒标准线可以适当提高。 表一:近几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基尼系数0.3890.3750.3790.386 表二:90年代中期基尼系数的国际比较 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美国南非菲律宾俄罗斯 0.600.540.470.400.590.43 0.48 表二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